带来“视觉革命”的激光电视 何以成为中国显示产业新支点?
“激光电视,世界第一”,八字广告语在2021年欧洲杯赛场围挡上频繁闪播。回想起三年前的世界杯,当时还仅是“激光电视,中国领先”。短短三年间,从“中国领先”到“世界第一”,四个字改变的背后,是中国显示技术的一大跨越。
显示技术走到分岔口
当下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国,但“制造”并不等于“创造”,随着规模越做越大,行业利润却愈发微薄。中国彩电行业俨然已经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。据奥维云网(AVC)数据统计,2020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4450万台,同比下降9.1%,零售额规模1209亿元,同比下降11.7%。
这种情况似曾相识。中国显示技术先后历经了黑白显示技术、彩色CRT显示技术和液晶平板显示技术三次迭代。但无论是在哪个阶段,中国电视厂商始终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下端。当市面上的40英寸液晶电视价格一再下探,从1999元到1799元,再到1599元……这时候,整个行业上下游都应该好好思考,如何才能彻底摆脱价格血拼、越卖越亏的怪圈。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到:中国彩电企业必须思考,未来方向在哪里。
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,中国电视、中国显示产业的出路必将落在新一代显示技术上。
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所言,随着液晶显示市场逐渐饱和,显示技术已走到分岔口,全球显示市场也将迎来大洗牌。显示尺寸越来越大、画质越来越好是显示产业的发展趋势,传统的显示方案已经在大尺寸显示等领域存在明显技术瓶颈。
目前,全球显示产业已形成了包括OLED、激光显示、Micro-LED等多个阵营。现阶段OLED显示主要技术优势在于高对比度。相对来说,激光显示具有亮度高、方向性好、单色性好三大特点,但较容易受环境光影响而带来画质对比度降低,因此,目前市面上的激光电视品类一般标配抗光屏幕,来消除环境光影响。而从2014年苹果公司收购Luxvue开始,Micro-LED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。
在大屏显示时代,激光显示、Micro-LED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,可解决传统显示方案在大尺寸领域的不足。但相对来说,Micro-LED现在还存在诸多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不足,近年内难以形成大批量的生产能力,短期内产品价格较高。
激光显示已经过七年的技术和产品成熟期,同时已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广泛认可。据奥维云网(AVC)统计,2015年-2020年,全球激光电视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13.8%。去年以来,除了海信、光峰、小米、极米、长虹等本土企业积极布局以外,三星、索尼、LG等企业也先后加码激光显示,市场监测数据显示,当前激光电视品牌已达到34家。
中国企业何以反超?
如果说,液晶显示技术产业化始于日本、OLED显示技术产业化始于韩国,激光显示这一全新的视觉解决方案,则为中国电视厂商提供了一个反超的机会。
早在2006年,激光显示技术就被纳入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》,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20年8月发布的《中国激光电视产业白皮书》显示,中、日、美、韩占据全球该技术产出量的约90%。其中,中国的专利布局最为充分,以绝对优势领衔激光显示领域的技术产出。
这当中,海信无疑是最重要的贡献者。其自2007年开始着手布局激光显示,在没有标准、产品可参照,所有关键技术都需自己摸索的情况下,不断试错,最终在2014年推出了全球首台100英寸激光电视,开启了中国超大尺寸电视和激光电视时代。截至2021年4月,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366项,授权531项,其中国外专利授权55项。
如今,海信激光电视已先后进行了5次产品迭代,从尺寸、画质、形态上持续突破创新。从2K到4K,从单色到三色,从100英寸到300英寸再下探到75英寸,终端售价覆盖万元至10万元级多个价格段,满足中高端及高净值人群的大屏消费需求。
在中国市场,激光电视的热度在稳步提升。海信今年一季度市占率达53%,同比增长6.9%,出货量同比增长60%。另据奥维云网(AVC)全渠道数据,今年1-4月,海信激光电视销售量同比增长49.87%、销售额同比增长40.13%。
激光电视产业的爆发离不开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产业链支撑。在产业链方面,国内上游产业资源已快速崛起,目前抗光屏幕、超短焦投影镜头等核心部件已可实现国产化,显示芯片、激光器等领域也已有技术积累。这让激光显示产业快速成熟有了充分保障。海信除继续推广三色激光光源技术,开发8K激光电视,同时发挥激光显示品类性优势,开发屏幕发声、卷曲升降屏幕等产品外,也希望通过显示平台和技术的对外开发,带动行业相关厂商产品和规模提升,推动产业整体发展。
基于国内大尺寸化电视的发展趋势,以及激光电视品牌数量的不断增加,业内预计三年内激光电视年产量可达到100万台,将迎来产业爆发阶段。尽管目前激光电视行业市场规模尚不大,但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厂商以销量、占有率、标准布局、专利申请的“世界第一”引领整个市场走向未来,争夺新一代显示技术主流地位,值得期待。
2、本网其他来源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3、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,电话:0755-32905944,或者联系电子邮件: 434489116@qq.com 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4、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。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。